卓别林是世界喜剧大师,但他的作品中不仅仅只有喜剧,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早年吃过很多苦,因此他成名后拍摄过很多讽刺资本家的影片。
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被美国资本家所喜的,而且卓别林基于自身的经历,比较向往共产主义,还曾在记者采访时说过“我或许会被称为共产党的同行者。我认为在战争初期,苏联为我们守住了前线,对此我心怀感激。我觉得我们都欠苏联一份人情。”
所以在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下,1952年他被美国司法部驱逐出境,周游各国后定居于瑞士。也是在这里,卓别林与世界上另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大国新中国有了特殊的缘分,他还与周总理亲密会晤过,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
1953年,卓别林获得了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颁奖仪式上有中国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卓别林多次称赞中国的文化以及社会进步。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卓别林是一个在全球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师,他对我国能有这样的态度,周总理非常高兴,很快就让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代替自己去问候卓别林。
同时也带了齐白石、徐悲鸿的中国画以及古装影片《梁祝哀史》作为礼物。《梁祝哀史》即《梁山伯与祝英台》,由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袁雪芬主演,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影片,与卓别林所擅长的领域正好吻合。
卓别林对于周总理的热情也很感激,不久后他回了一封信,里面除了赞赏《梁祝》的艺术成就外,也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两个素未谋面的人,远隔万里成了神交好友。
1954年7月18日,瑞士日内瓦会议已经接近了尾声,当天的工作结束得比较早,周总理走出万国宫时常常舒了一口气,表情肉眼可见地轻松了起来,因为待会他就要与“老友”卓别林会面了。
下午5点左右,周总理走出了暂居的花山别墅,准备迎接受邀而来的卓别林夫妻。卓别林快到地点时有些惊讶,没想到周恩来身为一国总理,竟给自己如此高的礼遇,于是还有几步远时他就伸出了双手以示恭敬。
当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卓别林有些激动地说:周恩来先生,初次见面,您好。总理却笑着摇摇头:我可是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见过您了。
卓别林有些不解,周总理继续说:我曾经在欧洲留学就看过了您的作品,回国后也经常看,尤其是《城市之光》这部抨击资本主义弊端的影片,我看了很多遍都意犹未尽!周总理1920年至1924年秋曾在欧洲留学并发展革命,那个时期卓别林的影片已经畅销海外了。
幽默,是化解尴尬最好的武器,卓别林听后哈哈大笑,《城市之光》也是他特别满意的作品,顿时对周总理生出知己之感,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
两人在院内聊到一阵,饭点一到,周总理就邀请卓别林一同进入晚宴大厅,看总理如此随和,卓别林试探性地询问了朝鲜问题和中南半岛问题能否和平解决。作为一名和平卫士,卓别林是很关心这些热点区域的。
当时会议已经进入尾声,不少媒体已经放出消息了,周总理也就没有隐瞒,直言这些问题都有望和平解决。卓别林听后很激动,连忙向周总理致敬。
总理却很谦虚,反过来称赞卓别林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战士。
厨师找准时机推着一辆餐车过来,在众人的目光下,厨师掀开了盖子,露出里面琥珀色的鸭子,随后厨师开始了“片鸭”绝技。
卓别林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目光没有移开一下,当他看到鸭子只剩一个骨架、肉和鸭皮摆得整整齐齐时,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呼。周总理适时向他介绍,这是中国的传统名菜“北京烤鸭”,然后总理亲自为卓别林卷上了一个鸭肉卷。
看到自己盘里的鸭肉,卓别林有些为难地说:我对鸭子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塑造夏洛尔这个角色,走路扭扭捏捏的样子就是模仿鸭子,它给了我很大的成功。为了表示感谢,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不吃鸭子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有些尴尬,如此重要的晚宴竟然没先调查卓别林先生的爱好,那该如何解决?
幸好随后卓别林的一句话让大家重又笑容满面:不过没关系,这次可以例外,因为它是中国的鸭子,跟美国的鸭子无关。随后他就拿起鸭肉卷吃了下去,他的幽默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品尝过鸭肉后,卓别林赞不绝口,同时还有些遗憾地表示可惜自己儿子不在,没能吃上这么好吃的鸭子。周总理听后当即不动声色地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再去准备一只。
宴会上,卓别林对中国的茅台酒也是非常喜欢,他1936年就曾短暂到达过中国,对中国的一些事物也有所了解,所以席间他端起茅台没有像喝红酒那边细品慢呷,而是直接见底,喝完一杯后随即称赞“这是男人喝的酒”!
周总理本身也是海量,卓别林喝多少,总理就陪了多少,见卓别林喝不进后没有勉强,没想到卓别林有些醉意后还指着茅台俏皮地开玩笑:能不能送我一瓶?总理大笑答应。
宴会结束,周总理又邀请卓别林一同观看了中国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电影结束后,卓别林被中国人民朴素的爱国情怀触动了,良久没有发出声音,再次开口他的话题已经离不开中国。
两人的会谈持续了7个多小时,分别之际双方都很不舍。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拿来打包好的鸭子以及两瓶茅台,令卓别林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话,都被周总理记住了。
走到大门口,两人再次紧紧握手,周总理邀请卓别林访问中国,卓别林答应了,最后他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我忠心的希望中国可以在你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好。”两人才依依惜别。
可惜的是,卓别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践行这个诺言,不过这次日内瓦相聚,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后经常跟朋友说起自己的“中国情结”。
周总理和卓别林,这两个人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伟大的反战、反侵略斗士。人贵在交心,即使只见一面,也足以余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