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

李蕙仙:给了梁启超她的一切,一生不离不弃,55岁因乳腺癌去世
门徒
你的位置:门徒 > 业务范围 >
李蕙仙:给了梁启超她的一切,一生不离不弃,55岁因乳腺癌去世
发布日期:2024-06-08 03:53    点击次数:152

林徽因是有名的才女,但是她感情的事一直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林徽因的婆婆李蕙仙虽然低调不为世人所知,但是她对感情之事的处理堪称完美。以至于她死后,她丈夫梁启超和梁家的后代都写了很多的文章悼念她,可见她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那李蕙仙究竟是如何处理感情之事的呢?

慧眼识人,与梁启超喜结良缘

李蕙仙在186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朝仪是朝中重臣,哥哥李端是维新派大臣。她不仅从小锦衣玉食,父亲对她也是非常的宠爱。

但是李父对她并不是溺爱她而且家教十分严格,李父对李蕙仙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多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所以李蕙仙长大之后不仅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品德高雅,以至于上门说媒的媒婆都快踏破了她家的门槛。但是李蕙仙一直到24岁还待字闺中,李父和她的哥哥李端棻一直都为她担心但也束手无策。

后来李端作为考官去主持广东的典试,有一位年轻人的文章吸引到了他,而这个人就是梁启超。李端见他才貌双全就想撮合他与自己的妹妹,于是他就充当起了媒婆。

李端先向李蕙仙介绍了一下梁启超,李蕙仙得知梁启超家境贫寒但文章写得很好,就表示很愿意一见。而梁启超对李端也很欣赏,他觉得李端棻的妹妹肯定也不差,于是也答应了。

2人见了几面之后,互相都很欣赏,李蕙仙仰慕梁启超的家国大义,而梁启超倾心李蕙仙的德艺双馨,2人相处了2年之后在北京完成了婚事。

在那个崇尚早婚的封建时代,李蕙仙能够拒绝了那么多提亲的人,尽管自己已经24岁也要等到自己心仪之人,可见她的婚恋观并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是不会将就。

而她选择伴侣并不在意对方家世,而是非常看重对方本人,这一点也是非常明智的。李蕙仙之所以会有如此正确的婚恋观这与她的博学多才必不可分,而她的博学多才也离不开李家很好的家教。

排除万难,全方位的支持丈夫

李蕙仙虽然明知道梁启超家境不好,可是她依然按照礼节随着梁启超回到了他的家乡——广东新会茶坑村。李蕙仙在到梁启超老家之前就做好了适应全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而当李蕙仙真的到了婆家,她发现自己将要面临的生活与之前是天差地别,首先是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就是不同的,其次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再次语言也不通,最后是家庭条件不好而且梁启超家是耕读世家。

但是面对种种的不适,李蕙仙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不满。从前的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可是到婆家之后不仅亲自挑水做饭而且还去田地里干农活。还充分地利用了在田里干农活的时间,积极地学习当地的方言。梁启超的继母仅仅比李蕙仙长了2岁,但李蕙仙并没有因此怠慢她,她对待继母礼节周到,甚得婆婆的喜爱。

面对诸多不适的李蕙仙不仅没有让梁启超为家中事务分心,而且还常常用自己的嫁妆贴补家用,所以她从娘家带来的钱也渐渐地花光了。有一次他见梁启超想要买书但是没有钱,她就偷偷地当掉了自己的一些首饰,送给梁启超买书用。

坚持学习的梁启超也渐渐地有了很多变化,当他有一次回家之后与李蕙仙谈论起自己的一些想法时,李蕙仙忽然意识到她自己长期在家操持家务,思想已经落后了,丈夫若向她寻求建议,她是不知如何作答的。于是她就向梁启超借了一些书籍,每天除了做家务之外还坚持学习,一直到她自己能和梁启超就新思想的话题侃侃而谈。

后来梁启超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和人民,决心发起维新变法,当他告知李蕙仙后,李蕙仙表示要与梁启超并肩作战。她不仅支持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而且还大力支持梁启超成立保国会一事。后来她还与梁启超一同创办《时务报》去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更是成为了梁启超等人所办的上海女子学堂的校长。

李蕙仙快速而积极地融入到了新的家庭中,可见她人生态度非常的积极。她不仅把家事处理得非常好而且婆媳关系也是处理得很好,完全没有让自己的难处给梁启超造成困扰,可见她不仅思想独立,而且非常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蕙仙不仅用自己的财力支持梁启超学习,她还坚持保持与梁启超思想同频,为梁启超的发起变革提供支持与帮助。可见她是一位有先进思想的女性,不把自己的价值局限于柴米油盐的生活。

梁启超变法失败,四处为家,李蕙仙不离不弃

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亡到了日本,李蕙仙知道若要他拖家带口肯定很不方便,于是她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澳门。在澳门的日子尽管凄苦,但她都一直坚持侍奉公婆,悉心照料孩子。后来梁启超表示有事情处理需要耽搁接他们回日本的时间,李蕙仙虽然觉得日子艰难,但没有对梁启超有任何抱怨并且让他以大局为重。

后来梁启超准备接李蕙仙他们回日本时,李蕙仙把娘家和婆家无人照料的孩子都一同带去了日本。到了1912年,梁启超要到北京为袁世凯做事,李蕙仙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他回了北京,还教会了梁启超说普通话,这就为梁启超扫清了后来四处奔波做事时的语言障碍。

袁世凯叛国后,梁启超决定南下去讨伐他,李蕙仙又带着家人去了天津避难。在跟随梁启超四处奔波的时候,李蕙仙也丝毫没有落下对家中孩子的教育,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亲戚家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栋梁之才。

1924年,陪伴了梁启超三十多年的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年仅55岁。梁启超悲痛不已,写下了《祭梁夫人文》多篇悼念文章。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李蕙仙就是梁启超背后的那个伟大的女人。虽然梁启超所参与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所进行的变革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梁启超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梁启超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完全离不开李蕙仙的支持,李蕙仙可以说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梁启超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同时李蕙仙也为国家培养很多栋梁之才。所以李蕙仙虽然是凭借着她教科书级别的感情处理成为了梁启超的贤能之妻,但其实她更是一位为国家做出了不小贡献的伟大却低调的奇女子,她完全称得上一个伟大的女人。